狗狗红色的是什么?
你好,这是狗疥螨病。 疥螨(Sarcoptes)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疥螨科,又称人疥螨、狗疥螨。虫体扁平,呈椭圆形或梭形,长约0.5~1mm,宽约O.3~o45mm,有盖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部向前突出成前部吻端,有一对单眼点及一对触角;胸部8节,背板和腹板各4节相连为一体,中间部分由2列粗毛组成横沟将背板和腹板分成左右两部,背部中央有纵沟,第1至第7节有刚毛6对,第8节有1对足芽器(palp)及7根足刺。尾部短小,仅2节。
根据虫体的形态特点,可将本病分为两种,即犬疥螨(Canis spps)和人疥螨(Human spp)两者在外观上很相似。但据有关资料报道,人的疥螨可在不同人群中传播流行,其病原可能是多个虫种,其中可包括犬疥螨虫。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杀灭人体内的疥螨虫,而且还要对宠物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杜绝传染源的存在,防止疥疮的再次感染。 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被毛脱落和剧烈瘙痒。
病因 本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犬疥螨寄生于犬的皮肤引起的传染病。虫体大小约为0.5-1毫米,呈椭圆形,背面隆起,呈深褐色;前端宽而向后逐节变窄而细,尾端钝圆。雌虫产卵于皮肤上,每虫一生能产出30个左右的卵,约经半个月即能孵化出幼虫,发育到成熟期约需3周时间。幼虫自卵中孵出的第一天就在宿主皮肤表面寄生,并吸取宿主皮肤内的营养。在皮内移动,逐渐钻入真皮角质层下结痂处停留数天后钻入表皮层,在此时期它可继续觅食、生长、繁殖,一般需要1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当宿主因剧痒而搔抓时,寄生虫从皮内脱出,再侵入其他部位重新定居。
在犬群中,大多数犬可被传染患虱病,有的也可同时发生疥螨病。猫也易患此病,尤其是多胎猫较易感。犬的肛门腺、会阴等部位也可罹患本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在犬群中特别是群居的犬和流浪犬。一般认为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如通过共用玩具、食具等。有时也可因为接触污染的衣物或被褥而间接传染。另外,被污染的环境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可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给健康犬。
症状 多见于颈部、肩部、肘部、腹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也常见于趾间及肛门周围。患病初期表现为皮肤潮红,被毛脱落,皮肤皱褶处增厚,局部出现粟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以后丘疹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斑块状结节。由于剧烈瘙痒,犬常不断用后脚蹬地或用爪甲抓爬,甚至啃咬患处,致使患处出血或形成溃疡。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史、病理变化及显微镜检查可以确诊。鉴别诊断:
1、湿疹:多见于头部、四肢、臀部和大腿等处,发病原因多为过度洗浴,或饲喂变质饲料而引起。皮损处有渗出液,常潮湿,皮屑易剥离。 2、癣:俗称“癞皮癣”,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患犬主要表现为局部掉毛、发痒、皮屑增多,严重时患处毛发脱落,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出现鳞屑。 预防 保持犬舍清洁干燥通风,勤洗垫垫、勤换褥垫;经常清扫犬舍周围环境卫生,清除粪便并及时处理;对犬应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对犬、犬用具、饲料应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 对患狗应及时隔离饲养,并对犬舍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扩大传染范围。 治疗方法如下:
一、外用药物: (1)氯菊酯乳剂:按说明使用; (2)硫磺软膏:取适量涂擦患部,每日多次,连用7日。
二、内服药物治疗: (1)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2毫升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连续用药两次。 (2)阿洛西林钠溶液: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一次,口服。
三、中药治疗: 取苦参、百部、硫黄、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研粉,加入甘油1份,凡士林9份调成软膏备用。治疗时先清洗患部除去痂皮,再取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