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小孢子菌怎么回事?
小孢霉病(mammilliary fungi infection)是由小孢霉属真菌引起的猫、犬及野生动物的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侵害皮肤和黏膜,也可侵及内脏器官,出现全身症状。 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温带地区;我国有关本病的报道始于1972年[1],以后陆续有病例报告,但多系继发性感染,原因多是饲养环境不当或宠物在外被其他病菌混合感染所致。
一、病原学检查 1.一般检查 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如发现菌体大小为3~5um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
2.显微镜检查 如果发现病灶内有大量孢子存在,即可确诊为MFI。但是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正常皮肤表面也具有少量孢子存在,仅靠肉眼观察和镜检发现孢子而未能确定其来源,不足以诊断为疾病。
二、致病性研究 小孢霉能侵入皮肤、粘膜下层并形成脓肿。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出现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等;若细菌合并感染,则病变区域增多增大,形成疖、痈。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可因严重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通过病原体分离培养。
四、预防 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改变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对宠物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五、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首先应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其次及时清理伤口,用肥皂水清洗患处;然后外涂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软膏、酮康唑软膏等;如果病情严重,可同时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 对已经发生化脓感染的炎症病灶,应及时清理,清除坏死的病变组织,再用抗真菌制剂涂抹患处。 还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除了积极防治小动物患外,还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老鼠等,以防止该病传播。
猫小孢子菌是真菌界中毛发/皮屑的表浅传播者。猫代表各种皮癣菌(皮肤的真菌)菌种的主要宿主。皮癣菌一般不会造成人体的严重疾病,并且通常它们的宿主不限于猫和人。猫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皮癣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猫是小孢子菌的典型宿主。许多猫是无症状携带者,通常幼年猫和免疫抑制猫表现有临床症状。猫小孢子菌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但是它也可以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数月,因此,也可能通过间接接触而传染。猫小孢子菌感染通常引起圆形的、脱毛性皮损。该病通常发生于头部和前肢,后肢腹部和尾部也有可能发生皮损。大多数猫对皮癣的感染能够完全康复,但是治疗所有的宿主,并且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皮癣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感染猫在头部、前肢、尾部、腹部或者任何其他地方可能出现圆形脱毛区域。病灶可能自发出现在任何地方,并不是总是位于猫毛发被剃除的部位。皮损可能为红色,而且有时出现小水疱和结痂。感染部位可能很痒,猫会抓伤感染部位并且摩擦感染部位。抓伤和摩擦可以导致继发损伤,使皮损的特征模糊不清,与其它皮肤疾病无法区别。皮癣也可以表现为轻微的脱毛或者轻微的皮肤油性,皮癣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猫小孢子菌对人有传染性吗?
有,在所有被确诊皮癣的人群中,大多数是由猫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感染而导致的。儿童是最易感的群体,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家里面接触患有皮癣的猫。皮癣感染的区域为红色的皮屑型皮损,常见于手和前臂。和人接触的宠物医生、兽医工作者和兽医学生也是高危人群,因为他们经常接触皮癣病猫。感染区域的特征和人与人之间传染所引起的感染区域特征相同。一般而言,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患皮癣的可能性更大,复发型皮癣在有艾滋病的人群更常见发生。
皮癣怎样诊断?
皮癣的诊断有几种方法。伍氏灯是一种特殊的灯,在黑暗的环境下,它会产生特殊的蓝色光,使荧光菌绿(50%的皮癣菌有此特征)变为苹果绿色。皮屑检查也可以用于皮癣的诊断,即在被毛上使用特殊的刷子或者透明胶带,将皮屑聚集在一起,并且将皮屑涂在显微镜片上面,在显微镜下面寻找真菌丝。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接种病患部位的毛发和皮屑,使真菌在专门的真菌培养基上生长。该方法是诊断犬小孢子菌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