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耳朵是两条腿吗?

钱建峰钱建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明确一点,昆虫是有听觉器官(耳)的,但听力是否像人类一样好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没有研究过。 但无论怎样,能听到声音总是事实。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证明这个简单的事实。

我做过一些实验,可以证明所有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蝎子等)都有听觉器官,只不过有些耳道完全封闭,我们无法直接听见它们听到的声音罢了。 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昆虫的另一个生理特征:它们能够飞旋着爬行,且速度非常快! 准备一根小木棍和一只虫子就可以做这个实验了。 我先用木棍敲击杯子,声音很响亮,虫子的耳朵应该听得很清楚。然后迅速把虫子放到杯口上,它会被吓一跳而飞起来,在飞的过程中会听到木棍敲击杯子的声响,并以此来判断方向。如果它先看到物体而飞了起来,说明它的确能听到。 如果它一直围着杯子飞来飞去就是不肯起飞的话,就说明它的听觉可能有障碍或这只是一个感觉灵敏度很差的动物(比如说蛇)。

支晨夕支晨夕优质答主

其实耳朵的构造是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我们听到的一些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而一些昆虫,比如蟋蟀,它的身体是很小的,那么它要听到很远的声音的几率是很小的,但是,如果把传入声音的结构扩大的,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所以,蟋蟀的耳朵是长在它足内的。

人们历来把听觉灵敏说成是“眼尖腿快”。其实,有的昆虫的耳朵长在腿上,确实是“耳聪腿明”哩!

在昆虫王国中,种类不同的成员,听觉器官的着生部位也不一样。像蚊子、按蚊、砂蝇等双翅目种类,它们的“耳朵”长在触角上;飞蝗、螽斯、蟋蟀和螳螂等直翅目成员,有的“耳朵”在腹部,也有的在腿上。

如飞蝗的“耳朵”在腹背靠近中部两侧,是一对弓形膜,既灵敏,又大;而螽斯类昆虫腹部各节都有1个“耳朵”,只是大小有差异,它们的“耳朵”是一个圆球或椭圆球形的鼓膜。至于螳螂和蟋蟀,它们的“耳朵”长在胸足内侧的胫节的基部,只是它们的“耳朵”造型不相同。例如,大蟋蟀的“耳朵”很像我们人耳的外廓;螳螂的“耳朵”是一个半圆形的膜。如果做这样的试验:截断雄蝗或雄蟋蟀的双足,那么,这些雄虫就不能听到雌虫的“歌声”了。此外,昆虫听觉器的感受频率也是不同的。据实验观察,飞蝗的听觉频率是20—50周/秒,螽斯类为3—50千周/秒,而蟑螂为1—5.5万周/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