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起来时身上发抖是什么原因?

杜从轩杜从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体位性低血压是最可能的病因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是指直立位或站立位时,血压突然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它属于功能性低血压,没有器官性病变基础,主要特点是体位改变时出现头晕、目眩、发黑、乏力、晕倒等,一般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当在站立位置时间过久或突然从卧位变立位(如从床上爬起)过快时,都有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作。 如果患者平时有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并且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家族史,则可以排除其它疾病导致的头晕,此时即可明确为体位性低血压。 对确诊患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而言,关键是找出发病诱因,并彻底消除。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药物因素: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药物,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而起到降压作用,常用制剂包括哌唑嗪、吲胺酮、特拉唑嗪以及氯丙嗪等。对于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一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及时减量或停止用药;

2.外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抑制比较明显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哌替啶(杜冷丁)都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另外,腹腔手术、脊柱手术也会因为损伤椎体及周围血管神经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3.感染发热:严重感染可使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剧,导致静脉回流减慢,血压降低,进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4.过度劳累:体力劳动、过度运动后,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而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熬夜、通宵等工作也会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上述诱因中,药物的影响较为直接,只要及时停药或酌情减药就可以缓解;但是疲劳、睡眠障碍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则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需要强调的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非常重要。适当锻炼可以帮助缓解病症。 二.病理性的原因也要警惕 对于不明原因的长期头晕、眼花、乏力,还需要仔细查找是否因其他疾病引起,尤其是患有慢性肾炎、贫血、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一旦明确为病理性的原因,则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拖延。

宋沛徐宋沛徐优质答主

有部分患者在刚入睡或刚醒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身体发抖,严重的甚至将人惊醒,醒后常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对所发生的情况不能记忆。这种现象称“睡眠痉挛”,是由于睡眠时肌肉的固有张力突然极度增加所致。另外,某些人入睡后,可出现四肢明显震颤,很像震颤麻痹的发作。这是由于迷路对前庭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睡眠中发生了失常所引起的。上述两种情况,在觉醒后都能自然消失,并不表明有何疾病,与人们常说的“阴亏”、“阳虚”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有些人在将醒未醒之时,常常感到身体动不了,甚至呼吸都很费力,十分难受。实际上,这时候人的意识已经清醒,只是全身不能活动,这是因为人的“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大脑半球),一部分管思维、感觉,并指挥行为动作,医学上称为“随意”运动;而另一部分负责肌肉的紧张度,维持人体的正常张力和姿势以及协调运动,医学上称“不随意运动”。在醒着的时候,左右脑是协同作战,共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进入梦乡以后,负责“随意运动”的大脑处于抑制阶段,而“不随意运动”部分仍然在“执勤”。如果某晚做梦特别多或出现了“梦魇”(梦见了虎豹、小人等),那么“随意运动”部分的大脑几乎没有休息,而“不随意运动”部分的大脑长期“执勤”也十分疲劳,出现了暂时的功能紊乱,于是便出现了全身乏力,肌肉松弛,动弹不了等现象。上述现象往往在外界受到触动之后即恢复正常。实际上,醒后出现身体不动的情况,多半是有病理性的,常可见于脑干病变、脑血管意外等。

张嘴仰躺在硬板床上起不来

人在熟睡时,全身肌肉出现弛缓,如果采取仰卧位,可出现张口呼吸,有时天长日久,形成习惯,醒后仍有张口呼吸的情况,看上去“大嘴嘴巴”的,影响睡眠美观。这种情况多见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治疗首先要改掉仰卧位睡觉的习惯,而改成侧卧睡姿。为了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不妨在睡衣背部缝上一只口袋,里面装上一个网球或用毛巾卷起来,这样,如果翻成仰卧位的时候,背部受到挤压,被迫翻回侧卧位。另外,还可佩戴一个口腔矫治器,使下颌向前移位,以恢复上呼吸道的通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