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长毛能吃吗?
我们得了解一下玉米长“毛毛”的原因,再决定这玉米该不该吃。 玉米是禾本科的植物,这个植物有个特点,就是它们的种子上有绒毛,随着谷粒的成熟,这些绒毛会逐渐脱落,有的则会留在谷粒上。不过,由于现在种植玉米多为高密度、高肥水栽培模式,加上机械收割、脱粒工艺的进步,使玉米在脱粒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整个种子全部拿出来(因为被夹带起来的可能性极大)。这样就造成了每次脱粒后的玉米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残余的绒毛。
当然,如果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玉米,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里面的绒毛会慢慢脱落掉。而我们现在超市里买到的新玉米则是刚好相反,是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当中,加上包装和运输过程会产生高温,促使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变性,致使这些绒毛不易脱落,反倒可能粘附在玉米外壳上形成您所说的“白毛”或“灰毛”;又或者有些商家为了让它看起来更“新鲜”、“干净”些,会清洗一遍后再出售,这样也容易弄脏。这些带着小绒毛的玉米其实根本就是没有成熟的玉米,营养上比正常的玉米肯定是会有一定的损失,但应该不影响食用。
但如果这些玉米长了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两种菌是引起粮食霉变的主要病菌,而玉米又是它们最喜欢侵袭的对象之一。尤其是到了夏天,温度高、雨水多,更是为霉变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现在各家各户囤粮储存方式各不相同,有些可能没注意密封或防潮,更容易导致霉变的发生。所以,若是发现购买的玉米有发霉现象,或是结块、变稀,最好不要食用! 如果只是表皮轻微的发霉,可以将发霉的部分去除后继续食用,但因为霉变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即使把霉变颗粒去掉,毒素可能仍然存在,只是减少了一小部分而已。而且,买回来的玉米最好尽快食用完,以免放置太久影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