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都会得什么病?
1.感冒 病因:温度突然变化引起的,尤其冬季,室内与室外温差大。 症状:不爱吃东西,精神不好,喜欢呆在暗处,有白粘液流出,呼吸急促不顺畅。 治疗:加温到30℃以上,同时加强营养,注射抗生素(例如四环素)。
2.消化疾病 病因:新鱼入缸没注意卫生、饵料变质、投饵过量或投喂食物不适合等引起。 症状:食欲减退,少动,身体扭曲,体色变淡,体鳞松驰,有的会浮于水面,游动时无力、迟缓,侧扁。 治疗:停食2~3天,保持水质,严重时可喂些肠道杀菌剂和抗生素。
3.肠炎(水霉病) 病因:水温较低,鱼的体质弱,病菌侵入体内。 症状:初期厌食或者不吃食,体色变淡,失去光泽,游泳能力下降,经常静止于水面,皮肤松弛,体皱褶明显,腹部膨胀,肛门突出。 治疗:用土霉素全池泼洒,连续2~3天;若病情较重,全池泼洒维生素C,连续2~3天。
4.烂鳃病(细菌性疾病) 病因:由寄生虫从外侵侵入鱼鳃部,引发败血症导致。 症状:开始的时候腮丝苍白,然后变成深红色,肿胀并糜烂,最后整个腮盖都溃烂,吸盘失去作用,鱼呼吸困难,死亡。 治疗:全池泼洒食盐,浓度千分之五;或者直接浸洗,将病鱼浸泡在浓度为千分之二的食盐水中,1小时后再清水洗涤。
5.寄生虫病 异尖线虫导致的口腔炎 症状:厌食、呆滞,吞咽困难,唇颊发炎,流涎,口腔粘膜和舌头上有白色分泌物,牙龈出血。 治疗: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再用棉签蘸取碘甘油涂擦患处。
鱼虫病 症状:发病初,病鱼体表发黑,动作迟缓,不爱觅食,逐渐消瘦,皮肤脱落,裸露骨骼,最终死亡。尾鳍及身体的边缘部分,常因感染鱼虫而发生腐烂,甚至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