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疫苗接种成功?
疫苗是否接种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抗体产生,而检测体内是否有抗体的金标准就是检测血液或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这是衡量疫苗的唯一有效指标! 有些人接种了疫苗,但仍然感染了病毒,这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 1、疫苗不可能100%防御感染。
2、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也有一个过程,不是立即就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有抗体不等于一定能获得保护力,但是如果没有抗体那就是没有受到免疫保护,说明疫苗接种失败,需要补种或者再接种。
目前来说诊断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如果抗体呈阴性,则病毒不存在;反之,则说明有感染的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区分是当前已经存在的隐性感染还是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如果要进行抗体确认,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辅助判断,如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和免疫球蛋白(IgG),也可以结合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一般接种后7-14天,疫苗诱导的抗体滴度会达到峰值,但维持时间不长,约4-6个月。
有些情况下注射疫苗后可能不会产生抗体:
1.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在注射新冠疫苗后有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发生窒息、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处理。
2.患有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疾病时,可能会影响疫苗效果。
3.肿瘤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低,也不利于疫苗发挥作用。 所以不论是否接种疫苗,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