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什么都要吃?
首先,要区分兔子的“什么都吃”是自发性还是条件反射性的。 “什么都吃”在动物的学术定义里叫做广食性(general omnivory),是指动物能够自由的选择食物并摄入能量,且对不同种类的能量源均无显著偏好(李博等,2019;王哲,2020)。 广义上的广食性包括自发性摄取和刺激(stimulated)摄食两种行为类型,其中,自发摄食多指未添加任何辅助因素(例如空饲)的情况下,动物对于不同食物的自主选择;而刺激摄食则是在动物自由采食的基础上,再对其投喂特定食物(通常为单一营养成分的溶液或粉剂),观察其对不同营养素消化吸收情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通过比较进食后不同时间点的尿样或粪样的N含量,可以判断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nitrogen digestibility)。如果单次实验测得的营养物质消化率高于正常值(即大于0.85),则可以认为动物对该种营养物的摄取量出现了异常;若连续多次实验所得的消化率均超出正常范围,则可确定动物对某种营养物质过量摄取,造成营养不平衡(王博等,2003)。 有研究者使用广食性试验机,以淀粉、蛋白质和油脂作为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测试了幼兔对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肖俊武等,2014)。结果表明,与成兔相比,幼兔对淀粉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明显更高,对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则显著偏低。
除天然草料外,绝大多数商业化的饲料产品都是高能量的浓缩食品,其中可能含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能量来源,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非营养素。若兔场日常饲喂过程中只补充了少量食物(如仅喂水+维他命C片/粉),那么兔子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会相对较少,相应的消耗量和排泄量也相应降低,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释放的能量及随后被吸收利用的数量,最终呈现的营养不平衡状态。
当观察到兔子出现异食癖、食癖、挑食等异常情况时,应考虑其饮食的充足性和合理性,检查食物中的营养浓度是否达到甚至超过了动物的需要,确保动物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反之,如果兔子的食物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则可能需要增补相关营养品,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发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