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为什么金鱼容易死?

郁钰凤郁钰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高温对鱼类来说是个杀伤力强大的敌人,特别是对于冷水性鱼种来说。 首先,水温越高鱼的生理作用越快,耗氧量越大,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温度每升高1℃,溶解的氧含量只高出3%左右;同时因为气温高,水中微生物的活动加强,也会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夏季气温过高时,水中缺氧严重,水生生物会发生应激反应,产生窒息现象导致死亡,这跟夏季水草、鱼虾死亡有一个共性原因。

其次,高温会加快鱼的代谢速率。在25℃以上时,鱼的不饱和脂肪酸(DHA)会快速减少,而它们体内的丙二醛(MDA)等有害物质会有明显增加,这些毒素一旦超过鱼体的负荷,就会中毒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夏季蚊虫较多,寄生虫也容易繁殖,被寄生虫感染的鱼儿会因营养不良而导致体质虚弱,易感染疾病,最终死亡。 再者,高温还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比如夏季常出现的“水华”,即水体中发生藻类暴发,如果鱼儿摄入了过多的蓝绿藻等有害藻类,可能会引起肠道阻塞、贫血、肝病等等,最后造成死亡。 最后,很多养鱼的人都会发现,在夏天的时候鱼缸的边沿经常会爬满藻类,其实这也与高温有关——藻类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在高温季节它们的生命活动旺盛,因此会出现疯狂生长的情况。然而这些藻类大多属于浮游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水草,它们并不会吸收多少营养,反而会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营养。尤其是在夜间,没有光照时它们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高温状态下鱼在夜间也容易出现缺氧症状。

禹春彭禹春彭优质答主

气温高导致金鱼体内酶的活性增强,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而水中的溶解氧却因为温度升高减少,金鱼在高温下易出现缺氧。当温度超过32度时,金鱼在水中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如果在此时,金鱼的饲喂或者管理不当极易导致金鱼死亡。

金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0-28度。通常情况下,如果气温高于32度以后,金鱼体内的酶的活性增强,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耗氧量加大,而温度升高后,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金鱼在高温下易出现缺氧死亡。为了防止金鱼在夏忙季节出现“无心死亡”笔者提醒鱼友做好如下管理:

一、防止容器内温度过高:如果容器内温度超过了32度,金鱼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金鱼在该温度下易处于“假死”状态,当人一碰容器温度稍有下降后金鱼马上游动,但是由于长时期处于“假死”状态消耗大量体力而相继死亡。所以容器内的水温一定要保持在32度以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降温:1、容器上搭设凉棚,避免阳光直射;2、容器中栽种部分水草,也可降低容器温度;3、放置容器的房间不能有高温热辐射源,如大功率水族箱的变压器不能放在鱼缸附近;如果房间内温度在32度以上可在房间内开空调,金鱼生长正常水温为10-28℃,当水温达28℃时,生长迟缓;当水温达30℃时,游动迟钝(即鱼儿已出现“假死”),当水温32℃时不能生存。因此当夏季持续高温时,30℃以上金鱼一般只能生存7-10天,最好在高温期间用自来水补注,但应避免温差过大。此外,当最高气温出现37℃以上时,金鱼的饲料量应当削减,以防在30℃左右的高温期间发生肠胃炎。

二、防止水质恶化:高温季节金鱼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加大,而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如果容器内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容器底和内壁滋生的绿苔耗氧将使容器底部成为“缺氧区”,金鱼只能在容器上层活动,活动空间较少,易导致金鱼衰竭死亡。为了防止水质恶化,可采取如下措施:1、容器上部用罩子、塑料薄膜盖住,避免灰尘落入、杂虫进入(尤其是水蚊),保持水质清洁。2、容器内喂养水螺丝、种植水草。3、在金鱼喂养过程中不断向容器内少量冲入新水,保证容器水质清洁。4、经常使用增氧泵增氧(特别是夏天)。

三、防止病害发生:高温季节金鱼新陈代谢旺盛,同时容器内金鱼的粪便等有机物积累也较多,容易引发病害。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金鱼的喂养和容器的清洁,在高温期间可适当减少金鱼的饲料供给量。在病害防治中主要采用药物挂袋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饲喂和日常管理:由于金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水温超过32度后机体酶的活性增强,新陈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多,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过多的体热就可能使机体体温升高,严重时可能致死。因而在此温度期间,日常管理中应注意:1、饲喂应多给少餐,可一天喂养2-3餐,要投喂品质好的饲料。2、每次投喂量不大于金鱼腹围,否则易胀肚死亡。3、如果容器中底部和内壁滋生绿苔过多应及时更换新水(特别是金鱼体长15厘米以上的大金鱼)。4、夏季是水蚊的繁殖季节,应及时用镊子夹除水蚊以防金鱼误食或产卵在容器中。5、经常观察金鱼活动情况(特别是在中午和傍晚),观察金鱼的食欲,一旦发现金鱼无精打采或拒食应在金鱼未死前及时诊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