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烂尾是什么原因?
最近有鱼友问到,自己的小金鱼出现烂尾了,怎么办? 首先要说明的,是鱼友们自己误称“烂尾病”,医学上其实没有这个病名。而发生这种情况,学名叫“鱼鳞脱落症”。 导致这种症状发生的,可能是水质不佳(尤其是浓浊度)、温差过大(特别是冬夏季节交替时)、疾病感染等等原因引起的。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结果都是使鱼的表面粘膜受损,或者表皮组织生长迟缓,最终导致鱼体表面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寄生虫(如绦虫等肠道寄生虫)和病菌(如腐皮杆菌等)更容易入侵体内繁殖,形成继发性感染。 那么,知道了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该说说如何改善了。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病患,首先应当改善水质,增加水的流动性,并逐步调整水质至正常范围;同时,采用药浴的方式治疗,可以选用食盐泡洗、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等方法。若病情严重,则需要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浸泡用药,或全缸投放药物控制传染。
而对于还没有发病的个体,则应当做好预防措施,保持水族箱环境的洁净,定期换水,减少投饵量,适当提高水温,加快鱼的的新陈代谢等等,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产生。
尤礼优质答主大多数养过金鱼的鱼友都会遇到金鱼烂尾的烦恼,那么金鱼烂尾是怎么回事?通常来说金鱼烂尾原因主要有水质问题、细菌感染、营养不良等几方面。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说各种不同原因所导致的金鱼烂尾问题应该采取何种适宜的处理方案。
水质问题导致的金鱼烂尾
如果一缸金鱼中有多条金鱼烂尾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判断这是由于水质问题所导致的烂尾现象。 金鱼喜欢弱碱性的水质环境,如果所处的水质环境过酸就会很容易导致金鱼烂尾,因为水质过酸就会很容易破坏金鱼尾部或身体表面粘液层。当这层粘液层被破坏后,金鱼就很容易受到池塘内细菌或者真菌的感染从而导致烂尾。针对这种原因所导致的金鱼烂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就是需要使用合适剂量的水质改良剂来中和池塘的酸性,调整池塘水质到弱碱状态。然后用大功率的增氧泵来增强水体的溶氧量。此外最好在金鱼烂尾情况没有改善前把池塘内的过滤设备关闭以防被感染的金鱼在池塘内交叉感染。最后对需要治疗的金鱼用孔雀石绿水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浸泡处理,连续处理三天后观察金鱼恢复情况再做以后的处理观察。
细菌感染所导致的金鱼烂尾
通常一个养殖周期比较长的池塘,由于池塘内长期积累的细菌滋生到了一定密度就会很容易导致池塘内的金鱼烂尾现象。这种原因导致的金鱼烂尾处理起来会相对比较麻烦。处理这种细菌感染所导致的金鱼烂尾问题我们首先把池塘内的所有金鱼都捕捞出来,然后在金鱼养殖老化的池塘内放干池水清理底部淤泥,全面消毒后重新注水。然后再把捞出来的金鱼放在新水的池塘里进行观察养殖。一般情况下过不了几天就会发现问题的金鱼都恢复了。这种细菌感染导致的金鱼烂尾问题其实是比较难根除的。因为老化的池塘内通常滋生了很多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当一个池塘老化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重新建池重新进行养殖。
营养不良导致的金鱼烂尾
通常来说金鱼等观赏鱼是非常适应该地温度的水生生物,比如在我们当地温度平均在20℃左右,全年温度变化区间大概在0-35℃之间波动。温度变化对金鱼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气温变化幅度或持续时间超过它们所能承受的温度适应区间内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们本地气温一旦达到35℃以上且持续这个温度一周以上金鱼就会很容易出现掉鳞或烂尾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由于金鱼在适宜温度外长时间生存导致的代谢异常或者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导致的。比如当金鱼在持续的35℃以上温度下生存一周以上后代谢异常就会进一步导致金鱼对营养的吸收障碍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就很容易感染上一些平时不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掉鳞或烂尾等问题发生。对于这种温度导致金鱼免疫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掉鳞或烂尾问题发生的话,处理的时候首先就是把金鱼捞出来转移到水温比较适宜且水体氧气含量较高的容器中先休养。然后用孔雀石绿水溶液进行外部浸泡治疗,连续3天后通常就会有不错的效果。